十堰一些消失的老地名有望重现 部分新建小区将"改名"

更新时间:2015-01-05    编辑整理:郧西房产网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对于城市,地名既是文化符号,也是历史记忆。第二次地名普查开始——

谁知道“铁匠湾”、“阴河湾”、“沟盆儿”在哪里?大量地名随着城市变迁,逐渐消失或淡去,而柳林春晓等一些新生楼盘又成为一个个新地名。在4年时间内,十堰将开展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对一地多名、地名用字不规范等问题进一步规范。通过这次地名普查,一些具有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老地名有望重现。

一个老地名再现一段消失的记忆

前不久,网友“新起点”在秦楚论坛上发帖《正在消失的城区老地名》,帖子里说:“大家都知道十堰是因有‘二汽’(东风汽车公司)才建立的新兴移民城市。虽然现在十堰已不是当初的那个穷乡僻壤,也不再是从头至尾就一条‘老白’公路贯穿的简陋山峡沟壑,但她的历史变迁应该是十堰人不能忘却的回忆。伴随着现代化城镇的布局,新的道路、街区、社区都冠以各种时髦的名称命名,而那些已经沿用了几百年或是上千年的十堰老地名,现在却鲜为人知。”

这位网友说,像城区的“铁匠湾”、“阴河湾”、“沟盆儿”等老地名,谁还知道在哪里?过去广为人知的“五堰李家岗”,谁知道具体位置在哪里?

这位网友还列举一系列老地名:“比方说,市公安局位于‘何家沟’沟口,‘何家沟’进去靠左手叫‘灌沟’。兴丽·风情巴黎向东老地名叫‘大灌沟’,靠右手进去里面叫‘长尾巴沟’。现在的市一中所在地老地名叫‘小沟’。朝阳路果品巷进去叫‘门攒眼沟’。柳林宾馆对面叫‘坂家沟’。武当广场靠人民路那里叫‘小河’,在‘小河’边还有个小地名叫‘田贩儿’……”这位网友感叹,现在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些已经消失的老地名。

天人宾馆、玫瑰宫、银都购物中心、海洋商场、十堰宾馆等这些曾在十堰很出名的地方,现都已被一些新地名所取代。

一个老地名,一段文化记忆;一个老地名,一个文化坐标。随着一座新楼盘即将在文贸乐园旧址上诞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代表十堰城市地标、引领人们文化记忆的老地名——文贸乐园又将消失。

曾经在城市中存在多年的老地名,是独特的城市文化载体。保护老地名就是让城市文化的血脉充满活力,从而使独特的城市文化生生不息。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保护地名文化,使得城市记忆得以保全,显得尤为重要。

新地名在城市开发建设中不断出现

据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科长宁少燕介绍,上次全国地名普查于1979年开始,到1986年完成。现在时隔多年,我国各地地名情况发生很大变化,目前地名数据不全面、不准确的问题十分突出。同时,自**次地名普查以来,十堰大量的地名随着城市的变迁,逐渐消失或淡去,这些地名只能成为市民的一段记忆。

1982年2月,十堰编印出版的《十堰市地名志》共收录各类地名标准名称2474条,从而结束十堰长期存在的地名混乱、城区有地无名等现象。

老地名消失后,随着城市的开发建设,一个个新地名诞生了。像北京路、天津路、上海路、浙江路等近十年来新开发的道路,伴生不少新地名。此外,还有一些新建小区,像香格里拉城市花园、东方明珠城市花园、水云间城市花园、武当国际园、柳林春晓等一些新生的楼盘也成为一个个新的地名。

与此同时,一些老地名的区域范围也发生变化。像徐家沟,由于开发建设已经和原来的老地名不相符了。像东环路,当初建设时是指熊家湾转盘到白浪中路,而现在这条路中的七里垭至十漫高速东出口已不存在,只有十漫高速东出口至白浪中路还存在,因此,再叫东环路就不准确。所以,一些地名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需要不断进行调整。

第二次地名普查涉及11大类

随着人们交流交往的日益频繁,地名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除此之外,地名信息还反映了一个城市、一个地方的历史演变、区域特色、民情风俗和文化品位。

从近几年十堰开展地名公共服务情况来看,虽已建立道路命名制度、全面设置城乡地名标志、创建地名网站,但十堰地名管理中,地名底数不清、地名不规范、服务能力低等问题仍比较突出。如果不掌握地名详情,地名规范化、标准化就无法实现,地名信息化建设便成“无米之炊”,地名的公共服务更无从谈起。只有通过开展地名普查,建立起全覆盖的地名数据库,构建起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率的地名信息运用系统平台,才能为推进“数字十堰”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地名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一个老地名能够勾起一段记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张,城市区域面积的逐步扩大以及城乡行政区划的多次调整等诸多因素,导致许多老地名逐渐消失、新地名不断涌现,使得**次地名普查的资料显得陈旧过时和不齐全,远不能反映十堰地名的现状,为此全国于2014年7月1日开展第二次地名普查,十堰也于同日开始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到2018年6月30日结束,将历时4年。普查标准时点为2014年12月31日。

据悉,此次地名普查的范围为:全市行政区域范围内,涵盖行政区域和非行政区域等地名相关信息。普查的任务主要是查清地名及相关属性信息,对有地无名且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设置标准规范的地名标志,完善各级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原国家地名数据库),建立地名普查档案。

普查的具体内容是:调查地名基本情况。包括行政区域,非行政区域,群众自治组织,居民点,交通运输设施,水利、电力、通信设施,纪念地、旅游景点,建筑物,单位,陆地水系,陆地地形等11大类地名的名称、位置及相关属性信息。

根据国家及省关于地名管理的有关法规,切实解决地名上存在的一地多名、地名重名,地名命名罔顾传统、刻意崇洋、虚张声势、名不符实,地名译写不准确、用字不规范、含义不健康等问题。

在查清地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将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设置地名标志。同时利用地名普查成果,编纂出版地名图、录、典、地名志等出版物,完善省、市、县三级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开展地名信息化服务,开发研制地名信息化服务产品。建立地名普查档案,实现地名普查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据宁少燕介绍,此次地名普查11大类相关属性信息全部要登记造册,一个地名的具体地理位置、坐标、经纬度以及地形图等,都要求详细登记出来。今后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还将建立地名数据库,通过在街上设置地名数据库,让市民查询地名像看公交站牌一样方便、快捷。

具有文化历史内涵的老地名有望重现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地名既是文化符号,也是历史记忆。宁少燕表示,通过此次规范地名造册和地名数据库建立,对于一些不标准的地名将进行标准化规范命名。

一般一个地名要包含“专名”加“通名”,而像一些新建的小区,有些楼盘名称只有“专名”、没有“通名”,前面的“专名”取得很诗情画意,还有的甚至用英文字母命名,让人不知所云。按照现在的地名管理条例,这些都必须规范起来。楼盘只有“专名”的,后面都要加上住宅小区的“通名”,一些叫“花园”的小区要求绿地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方可叫“××花园”。“由于一些楼盘名称成为一个地名已经约定俗成了,所以必须对这些楼盘名称进行规范。”宁少燕说。

“为了让道路命名更具有文化特色,十堰2013年9月曾出台《十堰市城市道路命名管理办法》,规定对新规划建设与未命名的道路,按照地理方位,分区域、分片区予以命名或更名。”宁少燕说,该办法指出,中部片区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民本文化、武当文化元素命名为主,切实体现城市的人文情怀;东部片区以融入工业文化、汽车文化元素命名为主,着重体现城市的产业特色;西部片区以融入汽车文化、商业文化元素命名为主,突出体现城市的现代气息;北部片区以融入郧阳文化、山水文化、汉江文化元素命名为主,着力体现城市的历史底蕴。同时,规定企业一般不再“冠名”道路。

“在保护地名文化之前,需要了解很多问题,比如哪些属于老地名、产生于何时、有怎样的来龙去脉和演变沿革、现今是否还存在等,弄清这些之后,才能根据各个地名的文化价值,分轻重缓急进行保护。”宁少燕介绍说,目前十堰正在对现有地名中的老地名和已经消失的老地名进行调查摸底、逐条梳理,建立地名数据库,“十堰有武当文化、汉水文化、郧阳文化等几大方面文化,将这些具有文化元素的景点作为道路名称命名在这些区域范围内,这样既保留了城市历史和文化,又让外地人来十堰后就能了解到这里的典故、文化,印象就特别深刻,同时也体现当地的地名文化。”

“此外,还有一些具有文化内涵的名乡名镇,都已列入道路名称备用词库。”宁少燕介绍说,像原“郧十一级路”命名为“十堰大道”,听起来不仅大气,而且还与市委、市政府将郧县撤县设区拓展十堰城市发展空间、打造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战略相融合。还比如,以当地历史著名人物命名的献珍路、施洋路等体现出十堰的历史人文。将一个地名放在一个恰当的位置,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将献珍路命名在彭家沟老市委党校进出口路段,将施洋路命名在十房路入口路段就比较合适。武当路、汉江路、车城路则有机融入十堰“山、水、车”的文化。柳林路则体现出柳林沟柳絮飘飘的特色,街道命名与街景融为一体。而将发展大道、建设大道命名在开发区一带,则表达一种和谐发展、与时俱进的寓意,就十分恰当。

“有历史有价值的地名,自然有文化内涵,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老地名,我们要尽量去保护它。在合适的时机,比如在新建道路时移植过来,就会再现那段消失的记忆,使得老地名及其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另一种形式保留下去。相信通过这次的地名普查,十堰的地名将进一步规范,一些具有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老地名有望重现。”宁少燕表示。

返回郧西房产网
关键词:

热点楼盘

更多